主页 | 养老金 | 医保 | 公积金 | 生育 | 失业金 | 工伤 | 社会保障 | 保险知识 | 医疗保险 | 五险
当前位置:首页保障生育

社保显示处于减员状态,单位说社保减员成功但是社保状态为正常

2024-09-18 14:16:26

1. 单位说社保减员成功但是社保状态为正常

因为基本医保是附加于基本养老上面的,基本养老停缴了,基本医疗随之停缴,且基本医疗一旦停缴,保障功能失效,将来是不能补缴的,只能算作重新投保。

而基本养老停缴后,养老功能并不丧失,其账户仍然有效,将来是可以补缴、合并账户的。所以,一旦做了减员动作,该被减人员的正常参保险种就变成了四险。

新单位如果增员,必须在每月15日前到所辖社保机构填报增减人员的报表并上报即可。

2. 单位说社保减员成功但是社保状态为正常怎么回事

社保打款一般会晚一个月。

3. 单位社保减员原因

企业社保增加或减少最便捷的是,网上下个软件,社保局备案,以后年报呀,增员减员都可以在网上操作。

我是在苏州的,每月初先增员(新进入职要交社保的员工),然后在社保系统中找到停保菜单,直接点减员的职工就行了。如果人数多,就列一个清单上传,但我怕出错,每次都是一个一个查找点击。

4. 社保已减员为什么还显示正常

1.点击广东省电子税务局官网,进入电子税务大厅,登录公司账户;

2.进入公司账户,点击申报纳税界面,从左侧界面的栏目中找到社保管理,然后点击进入;

3.进入社保管理,在界面的左侧栏目找到“在册人员”,点击进入;

4.在“在册人员”名单中查看人员名字,被减员人员名字如果不在名册内,就说明已经成功减员。

5. 社保减员失败因职工为中断状态

医保暂缓缴费是指医保断缴了,也就是说单位没有给交医保,个人也没有缴纳灵活就业社保。通常来讲,员工离职后,单位会做社保减员停保,这时医保就处于一个暂停参保状态。

不过,等进入新单位后,新单位会做社保增员继续缴纳社保,到时再去查看医保缴费信息,就不是医保暂停参保了。

社保断交之后暂停参保再续交再到恢复正常是需要一定时间的,通常在3-6个月。

6. 什么状态是社保减员成功

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提交减员手续,但是还需要社保机构审核通过的,提交以后都有审核时间,所以不是单位申请就能立马信息更改,只能慢慢的来,系统在审核通过以后信息就能更新了。

如果不能确定,时间久了还没有很新,也可以咨询一下社保局办理的情况。

7. 已有社保且已减员是什么意思

是减员。

1、社保减员,意思就是这个人已从我公司离开了,从申请当月开始已不再是我公司员工了,申请停止缴纳相应的社会保险。

2、社保减员办理流程:填写社会保险增减表,增减表每个城市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上都有,自己去下载就可以,按照下面的提示填写姓名 身份证号码,户口所在地 减少原因 是否在职,盖公司章,然后再提供一份解除证明,证明此人与公司解除合同,同样盖公司章,带着这两份文件去社会保障中心,办理员工社保减少手续即可。

8. 单位说社保减员成功但是社保状态为正常怎么办

状态显示是社保中断。社保减员成功后,会显示员工的社保状态中断,此时员工才可以在新公司进行社保增员。只有在上一个公司减员成功,离职员工才可以在新公司进行增员操作。

由于社保减员成功并不是立即生效的,因此企业的人事管理部门在进行减员操作时,要对更新时间做一定了解。大部分地区的社保减员都是在办理后的次月生效,换而言之,企业在本月的1~15号为员工进行社保减员,其状态要到四月才会发生变化。

9. 公司做了减员,社保还是正常缴费状态

因为社会保险计划政府举办,强制某一群体将其收入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保险税(费)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被保险人可从基金获得固定的收入或损失的补偿,它是一种再分配制度,它的目标是保证物质及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社会的稳定。

社保缴纳基数一般是指当月的工资,社保缴费基数是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为缴纳基数,比如社会平均工资是1000元,缴纳的基数可以是600元--3000元。

保障功能失效,将来是不能补缴的,只能算作重新投保。而基本养老停缴后,养老功能并不丧失,其账户仍然有效,将来是可以补缴、合并账户的。

扩展资料:

社保具备以下特征:

特征1:社会保险的客观基础,是劳动领域中存在的风险,保险的标的是劳动者的人身;

特征2:社会保险的主体是特定的。包括劳动者(含其亲属)与用人单位;

特征3:社会保险属于强制性保险;

特征4:社会保险的目的是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

10. 单位减员后,社保应该显示什么状态

社保减员后在没有办理重新参保及变更手续前属于停交状态,停交状态信息保留不变,待日后激活时按照新的信息录入变更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收集,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有错误请反馈给我们更正,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不承但任何责任,谢谢。
版权所有:医保知识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