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医疗保险职工医保大病医保

外来务工人员社保查询,外来务工险查询

2024-07-15 09:57:33

1. 外来务工险查询

94年买的养老保险,如果是社保的话,你就登录12333人力资源部官网点击进入参保地社保机构查询,能够查询到你所缴纳的每一分钱。

如果是买的几个月的商业险的话就登录保险公司网站输入保单号进行查询,我当时在上海打工就是买的中国人寿的《外来就业人员养老保险》。

2. 外来综合保险查询

电话查询:参保人口可以拨打12333劳动保障局的服务电话进行查询。

去社保部门查询:参保人口可以持有自己的社保卡到社保部门去查询,那里的专门的保险联网机器,根据上面的操作来一步步查询就能查到的。或者还能拿自己的卡去买药,在用卡付账的时候顺便问一下收银员卡上的余额。

网上查询:为了方便一些外来人口在这里会进行综合保险查询,在上海的劳动保障局里有专门的查询网址,具体的步骤怎么操作可以问当时的工作人口,最后一步再将自己的身份证号输入便可。

3. 外来务工险在哪里查询

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查询

1、办公查询:携带本人身份证及社保卡号到当地所在的社保经办机构查询;2、城市查询:点击上面您所在的参保城市进行查询;3、电话查询:拨打山东省12333电话咨询服务,全省17市居民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均可拨打这一电话了解劳动保障方面的政策法规,办事程序,查询个人缴纳社会保险的详细信息,还可以获知劳动力市场信息和就业指导。

4. 境外务工险

一、出国打工的程序包括:选择正规的外派劳务公司——获得出国劳工信息——报名——面试——体检——培训——考试——签订合同——缴费——办理出国手续——赴国外工作。

出国务工需要办理国内手续和国外手续,国内手续主要包括:护照、签出境证明、培训证等,去部分国家和地区还要打预防针,以免患上传染病。部分国家须在批准入境前办理个人资料公证。这些手续一般由经营公司统一办理。

而国外手续包括:入境许可、工作准证等,由外国雇主负责。至于费用方面,需要自己负担的费用有:体检费、适应性培训费、护照签证费、服务费(劳务经营公司将提供组织和服务管理所发生的费用,不超过你在国外工作期间合同工资的12.5%)等。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825bc315c6034a83669a57cc713

二、出国前,自己需要负担并不再退还的费用有:

1、体检费:体检可以由你自己到县级以上医院进行,也可统一由经营公司组织进行。费用按医院实际收取支付,并留下收据;

2、培训费:培训费由你直接交给培训中心,也可以交给经营公司;

3、护照、签证费:按规定支付;

4、机场燃油附加费:按规定支付;

5、打预防针:按防疫部门实际收取支付;

6、与派遣公司所签合同的公证费:按收据金额支付。

三、劳务人员的待遇包括哪些内容

出国劳务人的待遇一般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工资待遇(包括基本工资、加班工资、法定和公休假日工资、增加和减发工资规定等);

2、劳动保证和保险待遇(保括劳动保证措施、卫生保健制度、医疗保险办法、劳保用品标准、工伤事故责任、人身意外保险等);

3、生活待遇(包括住宿标准、伙食标准、交通工具等级等);

4、工作与休假待遇(包括工作时间、休息时间、休假期限、轮班规定等);

5、其他待遇(如家属探亲待遇、培训待遇等)。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c995d143ad4bd113ca0eaacf56afa40f4afb050f

在自己国家有很多人并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出国赚钱有的时候确实能赚得到钱,但是出国打工还需要很多条件,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多。工友们在出国打工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并且做好出国打工的准备。

5. 外来人员保险查询

查询方式:

1、电话查询。如果参保地设有电话查询方式,可以打社保热线电话,按语音提示查询社保缴费情况。

2、网上查询。如果参保地开通网上查询方式,可登录参保地官方网站,按操作步骤查询社保缴费情况。

3、到社保经办机构或乡办事处的自助机查询。持被查询人的社会保障卡到社保经办机构,按自助机步骤查询社保缴费情况。

4、到社保经办机构的前台查询。本人持社会保障卡到社保经办机构的前台可查询本人的社保缴费情况。

6. 外来务工险是什么险

社会保险对劳动者提供的是基本生活保障:

只要劳动者符合享受社会保险的条件,或者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或者已按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即可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核心内容。

2、社保有再分配的功能:

缴纳社保可以获得政策福利,如退休金,失业金等。

3、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

第一是社会保险制度作为需求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来发挥作用,从而对经济起正面的作用;第二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有效利用可以促进经济的持续繁荣;第三是社保成为企业招揽人才的基本条件。

4、缴纳社保可以获得多方面的政府帮助:

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如投保人生病了符合医疗保险的范围,投保人可以的到一定金额的医疗报销;再如投保人失业了并符合失业保险的范围,投保人可以获得失业保险金。

7. 外来务工人员保险

1、外来务工人员与城镇职工一样,用人单位都应当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并出面为其办理参加养老保险手续。

2、不同的城市政策不一样,比如深户必须全部保障要求买,医疗必须是综合医疗;外来务工人员保险可以是农民工医保或城镇医保的住院医疗保险。

3、基本养老保险与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共同构成现代社会保险制度,并且是社会保险制度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

4、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由统筹地政府按不低于当地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原则确定 , 外来务工者参保后,社保机构将按其缴费工资的11%建立社会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外来务工 者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帐户,其余部分从单位缴费中划入。

扩展资料

1、进城务工人员是指本县(市)境内,户籍地在乡村,进入城区从事非农产业劳动6个月及以上,常住地在城区,以非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的劳动者;或外县(市)进入本县(市)城区从事非农产业劳动6个月及以上,常住地在城区,以非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的劳动者。进城务工人员的主体是农籍工人。

2、基本养老保险亦称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它是按国家统一政策规定强制实施的为保障广大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国,90年代之前,企业职工实行的是单一的养老保险制度。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

3、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在世界上首创的一种新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个制度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上采用传统型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的筹集模式,即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社会互济;在基本养老金的计发上采用结构式的计发办法,强调个人帐户养老金的激励因素和劳动贡献差别。

8. 外来务工险怎么查询

,工伤鉴定结果无法在网上查询。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工伤认定办法》规定:如职工发生工伤事故,用人单位应当在30日内向当地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不申请的,工伤职工本人及其近亲属应当在一年内申请。 人社局对工伤申请作出认定之后,会把决定书送达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或者近亲属、社保局。查询认定办理进度可直接咨询人社局承办科室。

员工可以直接到人社局劳动课进行咨询,也可以直接拨打12333进行咨询工伤认定情况。而结果一定需要在认定完毕之后才可以知晓,到时候会通知员工领取或者邮寄给员工或者员工的委托人。

先工伤确认,病情稳定之后做劳动能力鉴定。相关规定的话《工伤保险条例》,你所在地区可能也有地方性规定,在人社局网站可以查到或者打12333查询

去网上查询当地人社厅官网,按流程走就是了。如果不会,官网也都有办公室联系电话,虽然说有可能打不通,但也可以试试。按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若本人没有收到书面的工伤认定通知书,可以到原用人单位或当地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查询结果。

9. 外来人员务工险

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是2002年开始实行的,2004年进行了修订,

以前外地人在上海打工只能交综合保险,

自2009年7月起也可以缴纳城镇保险但不是强制执行的。

目前综合保险每月缴费额为267.5元,有用人单位办理缴费手续并全额支付,并领取综合保险卡交给劳动者。

综合保险可以享受工伤或意外伤害保险待遇(发生状况时即可享受)、住院医疗待遇(患病住院时享受)、老年补贴待遇(三年内累计缴费满12个月发放一份凭证,退休时在指定商业保险公司一次性领取)和日常医药费补贴(每月20元打入卡内,用于看病或购药)。

将来离开上海,老年补贴凭证随身带走,其他的就为上海作贡献了。

如果打算长期在上海发展,可以寻找为外来从业人员缴纳城保的企业入职,如果个人有较高的学历(硕士、研究生之类)和特长,可以寻找能办理引进人才类居住证的企业,在上海工作并缴纳城保满7年后申请“居转户”,做新上海人。

10. 外来务工人员综合保险查询

自己拿身份证去之前参保地的社保局可以查询有社保卡,可以在以前参保的社保局网上注册查询目前,社保异地参保信息不联网,网上只能参保的社保局查询,线下只能自己去参保的社保局查询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收集,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有错误请反馈给我们更正,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不承但任何责任,谢谢。
版权所有:医保知识网 Copyright 2011-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