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养老金 | 医保 | 公积金 | 生育 | 失业金 | 工伤 | 社会保障 | 保险知识 | 医疗保险 | 五险
当前位置:首页保障保险知识五险一金缴费基数

社保什么年龄不办理退休,社保过了退休年龄没去办理

2025-01-27 11:01:06

1. 社保过了退休年龄没去办理

如果是11月份到退休时间了,不管是不是去社保局办理了退休手续,12月就会停发工资的。这是因为我国劳动法规定,退休年龄是法定的,具有严肃性和规范性。

也就是说,只要职工年满法定退休年龄,不管是不是去社保局办理,还是退休手续正在办理之中,当月时间就不再算作在职期间,足不会计发工作工资的。

如果是11月到了退休年龄,不管什么时候办理了退休手续,养老金都是从12月份开始领取,12月不能再发放工作工资了。

2. 到了退休年龄不去办理社保局会怎么处理

你可以到当地的区劳动仲裁部门通过仲裁解决问题。

缴费年限满15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单位没有理由不办理退休手续。

根据国家劳动部门办理企业职工退休的相关规定:

1、企业职工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即男(包括干部)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已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单位不能以任何理由拖延办理时间。

2、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16条的规定,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退休后的赔偿问题,应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

3、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不同于劳动者的工资,它是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退出工作岗位后,所享受的一种社会保障待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拨发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企业必须及时、足额发到退休人员手中,企业主管部门不得挤占、挪用或延缓发放。

3. 社保过了退休年龄没去办理可以吗

处理这种争议,仲裁委员会可以按社会保险争议予以受理,因其争议标的之一是办理退休手续。然后,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分别情况具体处理:

1,到达退休年龄,合同自动中止。

2,如果想继续工作,应该与单位协商,是否能够返聘。

3,对符合退休条件的职工,应要求用人单位按国家规定及时为其办理退休手续。 对符合退休条件,由于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未给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并致使职工未能在单位提供正常劳动的,应认定该职工仍属用人单位的职工,要求用人单位给予该职工与其他职工同等的待遇。

4,对符合退休条件,由于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未给职工办理退休手续,职工继续在单位提供正常劳动的,应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工资。

4. 社保过了退休年龄没去办理怎么办

,按如下办法处理:

(1)对于达到正常退休年龄,经批准延期退休的,延期的时间计算为实际缴费年限,期满退休,下月起计发待遇。

(2)达到正常退休年龄因单位原因造成退休延期的,个人账户继续记载,但其延期时间不计算缴费年限,劳动保障部门按其到达正常退休年龄时批准退休,从办理退休手续的下月计发待遇。如正常退休年龄至批准退休期间有调整待遇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按规定调整标准,基本养老金按增加后的标准计发,不再补发。正常退休年龄至批准退休期间职工工资或生活费低于基本养老金标准的,差额部分由单位给予补齐。保管档案的中介机构也参照以上规定执行。

(3)因劳动保障部门原因造成退休延期的,按达到正常退休年龄时批准退休,从达到正常退休年龄的下月计发待遇。延期退休期间有调整待遇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调整标准并补发调整的基本养老金。

5. 社保过了退休年龄没去办理退休手续

过了退休的年龄,不论你因为什么原因没有办理退休的话,按道理说,你是没缴纳过相应的失业保险的,那么自然也不能办理相应的事业登记了。

如果说你确实存在困难的话,可以向当地的民政部门进行求助,可以办理低保。

如果你有社保的话,那你肯定是办理了退休了,退休就不存在着失业登记的问题了

6. 社保过了退休年龄没去办理还可以补缴费补办吗

一般来说过了退休年龄办理退休,退休金是不补的。

当然现在服务也越来越人性化,多数情况下,如果是跨一个月还是有可能补上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般来说我们是到达退休年龄的,当月办理退休手续,次月领取养老金待遇。而各地甚至各类人员社保缴费的时间并不一致。比如青岛市企业是从15号开始缴费,每天都自动从银行绑定的账户中扣取社会保险费,如果金额不足,那么就会转到次日扣缴,一直到当月结束。

如果当月没有扣缴,就属于欠缴社会保险费的行为了,应当会自欠缴之日起征收每日5/10000的滞纳金,滞纳金也有可能免除。

像灵活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一般都是每月20号之后才进行扣费。主要就是灵活就业人员中,有一批领取失业金的人员需要进行社保合账。领取失业金的人员个人不需要缴纳医疗保险,会有国家代缴。等确认好人数之后才能扣费。

因此,最后留给大家办理退休的时间往往非常紧张。再加上偶尔社保系统也会出现问题,个别情况下只要说明原因,也可以下月办理退休,并予以补发待遇。

基本的原则还是如果是社保部门造成的退休金办理延迟,养老金会予以补发。如果是个人原因或者企业原因导致的,那么是不可以补发的。

对于绝大多数退休人员来讲,都是盼着退休的那一天,很早就会去社保询问退休政策了,很少出现晚办退休的情况。如果自己的事情自己再不关心,出了问题真的要自己负责了。

7. 到了退休年龄没有办理退休,以后还可以办理吗

如果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人没有人事档案,一般地方人社部门,会要求你签署一些文件,声明档案遗失,个人承担全部责任,放弃相关权益,才能办理退休。

如因用人单位申报时填写错误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录入错误导致没有档案,发现此类问题,请携带本人身份证及身份证复印件到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更正手续。

如因身份证号码重复,发现此类问题,请与参保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最后办理中断手续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联系。确系本人身份证号码重复的,请到公安户籍中心申请变更身份证号码。

无论何种退休,办理完成退休审批和养老金计算后,养老金均采用社会化发放,退休人员应自行到社保中心指定的银行开设一个帐户,并将帐号通知社保中心财务部,养老金将按月转入卡中。

扩展资料

满龄退休,到龄当月缴费后企业专管人员持本人档案、缴费记录经高新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核实出生时间、参加工作时间等信息后,根据高新社保中心打印退休审批核定单填制退休审批表审核批准后,于次月起领取养老金。

特殊工种提前退休,首先需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单位不少于1周时间的公示后,除正常退休应提供的资料外、还应携带本人申请、公示结果等资料办理退休手续。 因病提前退休,经高新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初审后,报市劳动鉴定委员会体检鉴定,按批准时间办理退休、退职手续。

8. 社保退休年龄到了忘记去办理怎么办

根据职工本人的人事档案中最早记载的出生时间(没有人事档案的,可以按照身份证上 出生时间)为认定依据,在法定退休年龄(过生日)的当月办理退休审批,审批通过后,次月下旬发放基本养老金。作为一名具有多年退休经办工作经验的HR,我提醒你:退休对于职工来讲是一件大事,“宜早不宜晚”。虽说当月办理退休审批,但是对于职工和企业退休经办人员,至少应提前30个工作日做好退休审批的前期准备工作,以确保退休审批万无一失。只有准备充分,才能让职工能够安安稳稳、顺顺利利的退休。下面结合本人实际工作经验,为你做具体分析,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法定退休年龄?

(一)企业职工

1.男性。足龄退休60周岁,特殊工种55周岁,病退50周岁。

2.女性。女工人足龄50周岁,女干部足龄55岁,特殊工种45周岁,病退45周岁。

(二)公务员

1.男性。60周岁。

2.女性。55周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九十三条

公务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本人自愿提出申请,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休: (一)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 (二)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 (三)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的。

简言之:公务员工龄满30年,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且工作年限满20年,可以申请提前退休。

(三)灵活就业人员(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

1.男性。60周岁。

2.女性。55周岁。

二、退休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那么应做哪些准备呢?

很多人只知道:到了法定退休年龄,糊里糊涂的就退休了。和身边同期退休的同事一对比,基本养老金差了几百块,甚至上千元。一下蒙圈了,不知道差在哪里。其实,除了我们经常说的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以外,很有可能是因为没有做好退休前的准备工作。

(一)确定人事档案存放地点,调阅人事档案。

1.若职工人事档案在本单位,则直接调阅即可。

2.如果不在本单位,需要与职工本人沟通确认其原档案寄存机关,本单位出具介绍信:因办理退休提档。本单位接受密封状态档案。为规避职工原档案材料完整性的瑕疵风险隐患,建议本单位提前30个工作日办理提取,并职工在场当面开封预审,遇有瑕疵问题,及时书面化告知职工,要求其限期全力弥补或确认事实。

注意:对于一些自由职业者,从来没有参加过工作,压根就没有人事档案,那么,该项准备工作可以省略。

(二)审查职工的人事档案,确认出生时间。涉及到视同缴费年限(知青、复员军人等)和折算年限(特殊工种),还应审查相关档案材料。

1.确认退休年龄。查阅职工人事档案,确认档案中最早记载的出生时间。如果首次登记出生日期与户口身份证信息不一致的,应以档案中首次登记记载信息为准。如:身份证出生日期1965年8月,而档案首次登记信息为1965年7月,一般应以1965年7月为法定退休年龄确认依据。

2.审查《工龄确认表》。《工龄确认表》是本地启动社会保险个人缴费前的工作年限确认证明,俗称:视同缴费年限。以沈阳为例:沈阳市本地职工,1992年10月之前参加工作的,均应当具备《工龄确认表》。职工原档案中,缺少《工龄确认表》的,本单位应当携带人事档案,帮助职工到人社局相关窗口办理工龄确认。上山下乡知情应当具有《上山下乡工龄确认表》。曾经的服役军人,根据服役档案,服役年限计为工作年限。

3.审查特殊工种的工作经历。对于从事特殊工种的职工,还应查《职工工资审批表》、保健津贴、职工卡片、调令等原始材料,以此证明该职工从事过特殊工种。对于建立社保缴费制度以前的特殊工种人员,也应审查《工龄确认表》,以此来计算视同缴费年限和折算年限。如果档案中没有能够证明特殊工种经历的材料,职工是无法按照特殊工种,办理提前退休手续的。

(三)提前核定养老保险缴费情况。

如果职工存在异地参保缴费历史的,应当及时办理异地缴费转移合并业务。合并入账后,方可办理退休审批。否则,有可能造成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满15年,无法办理退休;或者累计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较少,导致基本养老金减少等问题。

(四)提前确定退休地点情况。

如果工作地是该职工唯一社保参保缴费地的,在工作地办理退休。如果户口属于外埠的,要确认退休地,方可办理退休审批。多地缴费的,需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判断职工退休地点。

(五)退休职工提交申请并提供退休材料

(1)职工提交退休申请。

(2)职工提交退休材料。户口所在区的社区出具的《社区居住证明》原件、户口本复印件,首页和个人页、一寸免冠照片(办理退休证)。

(3)本单位填表确认。退休经办人填写《XX市城镇从业人员退休审核表》、《退休证》、《退休人员登记卡》。

(4)职工本人对上述表格信息确认无误,签字加按手印。

三、如何办理退休审批,基本流程是什么?

全国各地退休审批手续略有差异,以沈阳退休审批为例,仅供参考。具体应以当地退休审批部门具体要求为准。

第一步:企业退休经办人,到退休审批部门办理退休审批手续。

1. 审批时间一般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当月下旬。

2.本单位携带职工档案和《XX市城镇从业人员退休审核表》(一式四份),养老保险业务窗口打印的《职工缴费核定单》以及《退休证》,到退休审批管辖窗口办理审批。

3. 退休审批管辖窗口保留《XX市城镇从业人员退休审核表》一份。

第二步:企业退休经办人,办理养老保险在职转退休手续,打印个人账户养老保险明细表等材料。

1.本单位携带职工档案和《XXX市城镇从业人员退休审核表》(一式四份),在养老保险业务窗口打印《职工缴费核定单》,窗口保留《XXX市城镇从业人员退休审核表》一份。

2.职工本人对《职工缴费核定单》核对无误,签字加按手印。

3.领取社会保障卡。本单位到医疗保险相关窗口领取退休职工的《社会保障卡》。

第三步:养老保险部门核算基本养老金。

核定养老金标准。本单位携带职工档案和《XX市城镇从业人员退休审核表》(一式两份),养老保险业务窗口打印的《职工缴费核定单》,《社会保障卡》以及《退休证》,到养老保险退休核定窗口核定养老金标准,窗口出具《养老金核定单》。

第四步:企业退休经办人,办理医疗保险在职转退休手续。

本单位携带职工档案和《XX市城镇从业人员退休审核表》(一式一份),养老保险业务窗口打印的《养老金核定单》复印件,填写《医疗保险在职转退休变动单》办理。

注意:因职工医疗保险缴费年限不满足在职转退休的,窗口会告知单位要求职工一次性补缴,方可办理医保退休。本单位应当及时通知职工,职工拒不补缴的,应当给予书面确认。

温馨提示:一般企业退休职工的,还可以享受统筹外退休待遇。

1.每年大额医保统筹部分由单位承担。

2.一次性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一般标准为2000元)。

3.每年一次性报销采暖费。

4.办理丧葬费或遗属补助金。

注意:灵活就业人员(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办理退休审批手续与企业办理类似,因此,就不再赘述。具体以当地退休审批部门要求为准。

写在最后:

1.退休是一件大事,马虎不得,宜早不宜晚,应早做准备。很多人由于不重视人事档案,错过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或者无法证明很多历史经历;或者因没有做好退休前的准备工作,直接损失了增加基本养老金的机会。

2.退休之前,一定要确认好人事档案最早记载的出生时间,与身份证上出生时间是否一致;如果社保涉及跨区缴费,确认是否已经合并账户;如果涉及到视同缴费年限认定,确认是否做了工龄认定;如果涉及特殊历史经历、特殊工种,确认档案中关于历史经历的材料是否齐全。因此,在退休前一定要做好准备,算好基本养老金的账,再退休!

很多人由于企业不重视或者自己不知道退休前准备工作,导致自己的基本养老金比同期退休的同事少了很多,对此,你怎么看?

关于退休有关问题,欢迎留言!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问答,感谢您的阅读!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别忘了评论、转发、点赞、收藏呦!

我是@人事通

,你身边的人事小助手。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收集,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有错误请反馈给我们更正,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不承但任何责任,谢谢。
版权所有:医保知识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