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养老金 | 医保 | 公积金 | 生育 | 失业金 | 工伤 | 社会保障 | 保险知识 | 医疗保险 | 五险
当前位置:首页保障社会保障

社保医疗本丢了怎么办理,医疗保险本丢了怎么办

2025-01-22 10:53:41

1. 医疗保险本丢了怎么办

  对于原持有医保手册(蓝本)的人员,在职人员在参保单位领卡;退休人员在原参保单位领卡;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在参保街道社保所领取;职介、人才存档人员在参保区职介、人才服务中心领卡。换卡时凭身份证和医保手册(蓝本)。  社会保障卡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规划,由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面向社会发行,用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业务领域的集成电路(IC)卡。  面向城镇从业人员、失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发放的称为社会保障(个人)卡,面向用人单位发放的称为社会保障(用人单位)卡。人社部表示将用5年左右时间,使社会保障卡普遍具有金融功能。  社会保障卡作用十分广泛。持卡人不仅可以凭卡就医进行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实时结算,还可以办理养老保险事务;办理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手续,申领失业保险金,申请参加就业培训;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和申领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在网上办理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等。  社会保障卡采用全国统一标准,社会保障号码按照《社会保险法》的有关规定,采用公民身份号码。  2015年1月23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2014年底,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7.12亿人,2015年社保卡发卡数量要达8亿张。从2015年起,社保卡将开放向其他公共服务领域的集成应用,逐步实现"一卡通"的功能。如把社保卡、就诊卡和银行卡三合一,实现就医"一卡通"。

2. 医保卡丢了怎么办

       可以。

      如果你医保卡丟了,自己又没有修改密码可能被捡到人盗刷。你可以在发现医保卡被盗刷是立即报警,警察会顺着消费网点一步步追查到。

3. 医疗保险本丢了怎么补办

家庭成员持户口本、户口本中任一参合成员身份证复印件到户口所在地乡镇卫生院新农合管理办公室办理挂失手续并留下联系方式。一般来说,15个工作日就可领到补办的新卡。

如确因特殊情况不能亲自前往办理的,可委托亲属代办,但应同时提供代办人身份证及身份证复印件。补办新农合卡时不收取工本费等任何费用。

补办流程:

先向辖区乡镇医院农合站申请办理挂失,并由参合人员提出书面申请,交辖区乡镇医院农合站对其相关信息予以核查,并填写补办农合就诊卡信息申请表,集中报县农合办审核,由县农合办统一制作,并在一周内予以补发新卡。

因住院急需使用农合就诊卡的参合患者,可携带本人身份证、参合票据到乡镇医院农合站填写农合就诊卡信息申请表,直接到县农合办补卡窗口办理补卡。

4. 医疗保险病历本丢了怎么办

到医院就诊的病历,有两种,一种是门诊病历,另一种是住院病历。

  门诊病历,是每次到门诊看病时的就诊记录,都是自带的,丢了,可到医院补办一个新的。也就是说以前的就诊记录没有了。

  住院病历,是由医院保存的,凭本人身份证,就可申请复印,仅收纸张的复印费。

5. 医疗保险单丢了怎么办

参保人遗失医保卡应及时进行挂失。首先拨打医保服务热线“962218”( 24小时服务)进行电话报失。报失时,应据实提供参保人姓名、身份证号码《医保卡》卡号和单位名称等信息。经医保工作人员确认后电话挂失成功,并在1小时内停止该卡的结算。

因提供的信息不全或错误,造成电话报失不能确认的,参保人应及时办理书面报失。

其次携带本人有效证件(身份证、户口簿等),至邻近的市、区县医保中心或街道(镇)医保事务服务点(以下简称服务点)办理书面报失手续,经医保工作人员确认挂失操作成功后,在1小时内停止该卡的结算。

6. 医疗保险证历本丢了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都是可以的,建议去原住院医院病案室重新复印病历即可,复印病历需要携带患者身份证原件、非本人的话还需要来办理人身份证原件,以及需要知道以前住院时的病历号。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二十五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填写并妥善保管住院志、医嘱单、检验报告、手术及麻醉记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医疗费用等病历资料。

7. 医疗本丢了怎么办?

可以报销的。只要是缴费参保了的,按缴费凭据上的日期开始算,就已经加入新农合了。在新农合定点医院,按照新农合的报销范围享受医疗服务的,可以进行报销的。

参保者出院后,将经患者本人签字或盖章的住院发票、出院记录、费用清单、转诊证明及本人身份证复印件或户籍证明缴本乡镇合管所,经审核后集中统一送交市农保业务管理中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为:参加人员在统筹期内因病在定点医院住院诊治所产生的药费、检查费、化验费、手术费、治疗费、护理费等符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的部分(即有效医药费用)。

扩展资料:

一、2018新农合报报销所需资料 :

1、门诊报销携带资料:门诊发票、合作医疗证历本(或病历)。

2、住院报销携带资料:住院发票、合作医疗证历本(或病历)、费用明细清单、出院小结、其它有关证明。

3、门诊特殊病报销携带资料:门诊发票、特殊病种合作医疗证历本。

4、办理特殊病种携带资料:特殊病种门诊治疗建议书,合作医疗证历本、病历、有关化验报告单、照片二张。

8. 医疗保险本丢了怎么补

医疗保险本丢失了以后需要补办。 目前我国部分地方社保卡具有医保功能,可以当作医保卡使用。但仍有部分地区看病就医仍需持有医保卡。

参保人如不慎遗失医保卡必须及时办理挂失补办手续。参保人可以拨打各地区规定的医保挂失电话进行挂失或者携带身份证证明前往社保机构进行书面挂失补办手续

9. 医疗本丢了怎么报销

确认丢失后携带身份证和村委会开具的新农合丢失证明到该市社保局进行挂失。一般来说,15个工作日就可领到补办的新卡。在此期间如果发生住院,无需惊慌因为我们都有自己固定的医保卡号,先缴费出院后带着病历和各种缴费凭证到医保局报销即可。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第二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二十六条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标准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以及急诊、抢救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

10. 医疗保险丢了怎么办理吗

丢东西是常有的事,丢钱、丢书、丢手机太正常不过了,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证件丢了,该如何处理呢,有的人第一反应会想到先挂失,那么如果医保卡丢了,该怎么办呢,怎么挂失看病呢? 先看下若医保卡找不到了怎么挂失 医保卡十分重要,一般我们自己的医保的卡很少会设置密码,其实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建议大家把初始密码更改一下,自己设定密码,这样在使用的时候也会更加保险,丢失了也不必十分紧张。假如有天医保卡丢失,应立即挂失,选择电话挂失会比较方便,这样也是最快的解决办法,劳动保障部门可以进行电话挂失,联系方式是12333。医保卡遗失之后该怎么办 现在来说一下医保卡丢失之后怎么补办新卡,都有哪些方式 一、 医保卡补办: 携带本人有效证件(身份证、户口簿等),至邻近的市、区县医保中心或服务点办理书面报失手续,经医保工作人员确认挂失操作成功后,在1小时内停止该卡的结算。 二、参保人在重新办理医保卡之前又找回原医保卡的,可办理撤销挂失手续: 1、携带本人医保卡及有效证件(身份证、户口簿等),到邻近的市、区县医保中心或服务点办理撤销报失手续; 2、市、区县医保中心或服务点当场办结撤销挂失操作,经医保工作人员确认撤销挂失操作成功后,在1小时内恢复该卡的结算。 三、参保人因遗失、损坏医保卡的,可申请补卡、换卡: 1、携带本人有效证件(身份证、户口簿等),至邻近的区县医保中心申请办理,区县医保中心可当场予以办结; 2、参保人也可以至服务点申请代为办理,服务点将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参保人应在规定时间内至该服务点领取代为办理的医保卡。医保卡丢了别人能用吗,钱会刷掉吗 如果医保卡遗失,对方又知道你的密码,那么,确实是可以用的。而如果被盗、丢失、损毁等原因补换医保卡的,会适当收取工本费,且如果出现医保卡套现或者被刷卡买药,这样的损失是只能自己承担。不过,减少损失的办法不是没有,那就是尽快的挂失和补办,一般来说,可以分为现场挂失、电话挂失、自助终端自助挂失、网上挂失四种情况。 除却这些,比较关心的是医保卡丢了怎么看病,看病还能报销吗? 按照规定,参保人员不慎遗失或损坏医保卡时,应及时到市医疗保险中心办理挂失、补办手续。参保人员在医保卡挂失期间发生的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医疗费,医保中心不予结算。但如果参保人在医保卡丢失期间,因急诊或急救需住院,医保中心也可以特事特办,协助参保人享受正常的医保待遇。在这种情况下,患者或家属应向医院声明患者为参保人员,并及时与医保中心联系。 参保人员在挂失、换卡期间需要就诊的,可在就诊的定点医疗机构先行垫付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并复印1份《挂失申请书》,或到市医保中心开具挂失证明单,待领到新卡后可到原就诊的定点医疗机构报销。 特事特办也是比较人性化的制度了,丢东西的事情也是数见不鲜,社保卡不用 的时候也体现不出重要来,需要的时候找不到便是很大的麻烦,建议收藏补办方法,以备不时之需,关注我,了解更多保险知识。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收集,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有错误请反馈给我们更正,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不承但任何责任,谢谢。
版权所有:医保知识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