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养老金 | 医保 | 公积金 | 生育 | 失业金 | 工伤 | 社会保障 | 保险知识 | 医疗保险 | 五险
当前位置:首页保障保险知识医疗保险报销条件

武汉单位社保报销比例是多少,武汉市职工医保报销比例是多少

2025-01-17 08:05:06

1. 武汉市职工医保报销比例是多少

(一)武汉退休职工医保报销比例

1、门、急诊医疗费用:在职职工年度内(1月1日~12月31日)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范围的医疗费累计超过2000元以上部分。

2、结算比例:合同期内派遣人员2000元以上部分报销50%,个人自付50%;在一个年度内累计支付派遣人员门、急诊报销最高数额为2万元。

3、在起付线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住院医疗费,甲类药品及普通诊疗费用在职职工统筹基金支付85%,退休人员统筹基金支付90%;乙类药品费用统筹基金支付75%;高精尖检查治疗费用统筹基金支付70%。

4、参保人员要妥善保管好在定点医院就诊的门诊医疗单据(含大额以下部分的收据、处方底方等),作为医疗费用报销凭证。

5、三种特殊病的门诊就医:参保人员患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肾透析、肾移植后服抗排异药需在门诊就医时,由参保人就医的二、三级定点医院开据 疾病诊断证明 ,并填写《医疗保险特殊病种申报审批表》,报区医保中心审批备案。这三种特殊病的门诊就医及取药仅限在批准就诊的定点医院,不能到定点零售药店购买。发生的医疗费符合门诊特殊病规定范围的,参照住院进行结算。

(二)武汉普通职工住院报销比例

基本医疗保险起付标准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为24万,按照医院等级和费用分段,医保基金按不同比例支付。

一、年度累计基本医疗保险内费用在10万以内,医保基金比例分别为:

1、社区、一级医院基金对在职职工可报销92%,对退休职工可报销93。6%;

2、二级医院基金对在职职工可报销89%,对退休职工可报销91。2%;

3、三级医院基金对在职职工可报销86%,对退休职工可报销88。8%;

4、享受低保待遇的残疾人,统筹基金支付比例提高2%;

二、年度累计基本医疗保险内费用10—20万,医保基金支付96%;

三、年度累计基本医疗保险内费用在20—24万,医保基金支付98%;

四、使用属于医保范围类的乙类药品或诊疗项目,先由个人自付10%,余额由医保基金按以上比例支付。

2. 武汉市社保报销比例是多少

湖北省医保报销和武汉市医保报销比例应该是一样的,住院按70%

3. 武汉市职工医保住院报销比例是多少

报销比例:

报销比例为门槛费以上至3000元报88%,3000-5000元报90%,5000-10000元报92%,10000元以上至最高支付限额内的报95%,其中乙类药品按80%,贵重药品按70%,特殊检查和特殊治疗的按70%报销。三级医院报销比例为55%;二级医院报销比例为65%;一级医院报销比例为75%。

4. 武汉社保医保报销比例

武汉职工住院报销比例基本医疗保险起付标准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为24万,按照医院等级和费用分段,医保基金按不同比例支付。一、年度累计基本医疗保险内费用在10万以内,医保基金比例分别为:

1、社区、一级医院基金对在职职工可报销92%,对退休职工可报销93.6%;

2、二级医院基金对在职职工可报销89%,对退休职工可报销91.2%;

3、三级医院基金对在职职工可报销86%,对退休职工可报销88.8%;

4、享受低保待遇的残疾人,统筹基金支付比例提高2%;

二、年度累计基本医疗保险内费用10—20万,医保基金支付96%;

三、年度累计基本医疗保险内费用在20—24万,医保基金支付98%;

四、使用属于医保范围类的乙类药品或诊疗项目,先由个人自付10%,余额由医保基金按以上比例支付。

5. 武汉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的报销比例

2021年武汉居民医保报销比例

  1、该市参保城乡居民住院支付比例不断提升,参保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平均达到70%以上。

  2、普通门诊统筹和门诊治疗重症(慢性)疾病病种待遇提升。

  3、保人不需缴纳额外费用,直接纳入大病保险的保障范畴,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最高达75%。

  4、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年度报销限额达到45万元。

  此外,不断扩大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去年底,该市城乡居民参保人员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可达50%。此举可让该市22万多城乡居民“两病”参保患者受益。

6. 武汉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报销比例

超过20000。

2021武汉职工医保门报销政策:

1、在职职工医保门诊报销:

在职职工:门诊免报额度为2000元,即在门诊产生的医疗费用中,超过2000元的部分才会予以报销,报销比例为50%;

退休职工:门诊免报额度为1300元,即在门诊产生的医疗费用中,超过1300元的部分才会予以报销,70岁以下的,报销比例为70%,而70岁以上,报销比例则为80%。最高限额:无论哪一类人,门诊、急诊大额医疗费支付的费用的最高限额是2万元;

2、城镇居民医保:普通门诊:一个医疗保险年度内,普通门诊不设起付线,进入门诊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内的医疗费用按60%的比例报销,统筹基金年度个人最高支付限额为400元。特殊病种:一个医保年度内,特殊病种门诊免报额度为400元,符合规定治疗范围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与普通住院待遇相同;

3、新农合医保:村卫生室及村中心卫生室就诊报销60%,每次就诊处方药费限额10元,卫生院医生临时补液处方药费限额50元。镇卫生院就诊报销40%,每次就诊各项检查费及手术费限额50元,处方药费限额100元。二级医院就诊报销30%,每次就诊各项检查费及手术费限额50元,处方药费限额200元。三级医院就诊报销20%,每次就诊各项检查费及手术费限额50元,处方药费限额200元。中药发票附上处方每贴限额1元。镇级合作医疗门诊补偿年限额5000元。特殊病种:一个医保年度内,特殊病种门诊免报额度为400元,符合规定治疗范围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与普通住院待遇相同。

7. 武汉市职工医保报销比例是多少钱

武汉医保报销比例分为以下四项:

1、普通门诊医疗费提高到300元及以下的费用报销30,将居民医保门诊费报销额度提高到每人每年90元。

2、居民医保基金对参保居民起付标准以上、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住院费报销比例:在三级医疗机构住院由报销86,在二级医疗机构住院报销89,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级医疗机构和惠民医院住院报销92职工医保报销比例在三级、二级、一级医疗机构比例分别为82、85、88。

3、由城镇职工大额医疗保险基金和参保人按现行的大额医疗保险政策规定分担10万元到20万元的住院费,超过20万元继续执行现行的城镇职工大额医疗保险政策。

4、参加武汉市城镇基本医保并享受低保待遇的残疾人住院,不设起付标准,同时其城镇基本医保统筹基金支付比例在现行政策基础上提高2。

8. 武汉职工医保的报销比例

一、武汉职工医保住院报销比例

基本医疗保险起付标准以上、年度支付限额(24万)以内的费用,按照医院等级和费用分段,医保基金按不同比例支付。

1)年度累计基本医疗保险内费用在10万以内,医保基金比例分别为:

01.社区、一级医院基金支付92%(在职)93.6(退休);

02.二级医院基金支付89%(在职)91.2(退休);

03.三级医院基金支付86%(在职)88.8%(退休);

04.享受低保待遇的残疾人,统筹基金支付比例提高2%。

2)年度累计基本医疗保险内费用10—20万,医保基金支付94%,

3)年度累计基本医疗保险内费用在20—24万,医保基金支付98%。

4)使用属于医保范围类的乙类药品或诊疗项目,先由个人自付10%,余额由医保基金按以上比例支付。

门诊重症报销比例:

参保职工持社保卡在定点医院门诊进行门诊重症(慢性)疾病治疗的,符合职工医保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按门诊重症疾病统筹基金支付80%(在职)和85%(退休),门诊慢性病统筹基金支付60%(在职)和65%(退休)。部分门诊重症病种(恶性肿瘤、肾透析、肾移植术后抗排斥治疗、肝移植术后抗排斥治疗)基金支付87%(在职)和90%(退休)。

使用属于医保范围类的乙类药品或诊疗项目,先由个人自付10%,余额由医保基金按以上比例支付。

二、武汉职工医保住院起付标准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元

(二)一级医院400元;

(二)二级医疗机构600元;

(三)三级医疗机构800元。

在一个保险年度内,参保人员两次及以上住院的,住院起付标准减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外)。享受低保待遇的残疾人,免收住院起付标准费用。

9. 武汉市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报销比例

 以住院报销为例: 住院起付标准是指参保人员住院时,按规定应由个人先自付一定数额的医疗费用。超过起付标准以上的医疗费用,由医保基金和个人按规定比例支付。住院起付标准为: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元;

  (二)一级医院400元;

  (三)二级医院600元;

  (四)三级医院800元。

  在一个保险年度内,参保人员两次及以上住院的,住院起付标准减半;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属于年度内二次以上(含两次)住院的,起付标准按200元执行,不予减半;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后,再到高级医院住院的,仍执行高级别医院的起付线标准,不予减半;享受低保待遇的残疾人,免除住院起付标准费用。

10. 武汉居民医保与职工医保的报销比例

武汉医保报销比例取决于你住院时使用哪些药品和治疗。

居民医保大概能报50%,职工医保大概能报70%。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收集,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有错误请反馈给我们更正,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不承但任何责任,谢谢。
版权所有:医保知识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