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并轨了社保账户,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并轨后,养老保险也可以并轨吗?
1. 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并轨后,养老保险也可以并轨吗?
可以。现在的社保政策已将企事业单位的社保并轨处理了。
当事人曾经在事业单位缴纳社保,然后又转移到企业单位续缴社保,其社保缴纳年限是累计计算的,只是当年事业单位的缴纳方式和企业单位的缴纳方式是不同的。但在退休结算时,是按累计缴费年限计算的,只是缴纳基数,档次,个帐余额等参数不同而己。所以当事人的社保是合并计算,但分段核定的。
2. 养老保险并轨后企业与事业单位区别
区别在于:
第一,过渡性养老金。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之间使用的时间并不一样,企业退休人员的过渡性养老金一般是1992~1997年以前的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而机关事业单位则全国统一为2014年9月及以前的视同缴费年限。
第二,缴费指数。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缴费基数一般是按照国家规定来执行的,缴费基数较高,缴费指数也较高。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为了省钱,按照最低基数缴费,因此缴费指数也较低。
第三,补充养老金。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了补充养老保险机制职业年金制度。这是一种额外提升养老待遇的模式,以弥补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的降低。企业可以建立企业年金制度,但大多数私营外资企业没有建立年金制度。
3. 事业单位社保并轨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2025年办理退休手续不叫并轨,而是截止2024年9月30日,退休金并轨改革的10年过渡期就结束了。从2024年10月1日后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就属于新人了,退休金不用再按中人用过渡率重新核算和补发差额了。而是用新政策,按在职工资和工龄折算退休金比例,再加社保个人缴费和财政补贴基数直接计发退休金。
4. 企业和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如何并轨
企业并轨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并轨的简称。其基本要点是:停止执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企业按规定关闭再就业服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二条公司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或者新设合并。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为吸收合并,被吸收的公司解散。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为新设合并,合并各方解散。
5. 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并轨
真的。2014年10月1日,国家出台了退休养老金改革方案,将企业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采用一样的方法计算养老金待遇,由于退休人员数量多,计算方法复杂,经过多年核算,,到现在已经全部实行养老金待遇的并轨制。
6. 企事业单位养老并轨是什么时候
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养老金并轨已于2014年10月1日开始执行,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给予10年过渡期”的要求,从2024年10月开始,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完全按新人政策执行。
7.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社保并轨政策
事业单位改制并轨前缴纳的社保属于个人的帐户积累的部分,仍然有效并和并轨后缴纳的个人部分相接续。
8. 以后的养老金是不是企事业单位并轨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比较复杂的,说有关系也是有一些关系,说没关系也没关系。
为什么说没关系?
目前,退休人员计算养老待遇的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跟职称没有关系。
退休时的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等于基础养老金加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方法全国统一。
基础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退休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一般由省级部门或者市级部门统一公布。
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实际上就是本人的缴费档次。缴费指数就是当年的缴费基数除以当年的社会平均缴费基数。
缴费年限,就是缴费时间,具体到每一个月,18年零一个月就是18.0833年。
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划月数
个人账户的余额是按照缴费基数统一划转的,每月社保缴纳以后按照消费基数的8%划入,有国家统一确定。8%恰好等于在职职工个人扣缴的社会保险费比例。
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以前是有个省市公布,现在也有全国统一明确。全国统一确定后的养老金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也确实高。2016年是8.31%,2017年是7.12%,2018年是8.29%。相当于部分地区工资增长率水平了。
因此,养老金计算公式跟职称没有半点关系。
为什么说又有关系呢?
不管是在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在企业,只要认可职称的单位,都会对更高职称的人设立更高的工资待遇。毕竟知识就是能力,就是财富的一种表现。
其实不光是职称,学历也是一样,很多条件优厚的单位的招用岗位,从来都是把学历设置的高高。很多岗位现在本科生都不要起步就是硕士、博士,达不到基本条件的人的简历可以说连看都不看。
像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分为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岗位工资根据职称级别和任职年限分为1~13级,级别越高岗位工资就越高。比如说中级职称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最低10级岗位,起步岗位工资是2007元;当达到副高级7级岗位以后,就会变成2773元;正高级岗位则是起步3915元。
机关事业的绩效工资,各种补贴待遇也是跟职称级别挂钩的。
职工的工资水平会影响社保缴费基数。职工当年的社保缴费基数等于上年度职工工资的月均值。
工资越高,缴费基数越高,相应的缴费档次就越高。如果我们按照60%档次缴费和我们按照220%档次缴费,相同缴费年限的情况下,养老金会相差一倍。
缴费基数直接关系的个人账户划入的钱数。220%档次缴费是60%档次交费的接近4倍,由于缴费基数的差异,产生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差异也是相同的比例。
所以,一般来说职称越高获得的工资越高,进而养老金越高。
按照职称调整退休金,2012到2015年期间,存在过对企业退休人员中高级职称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倾斜的情况,但是现在已经停止了。目前只存在个别省市养老金调整的方案中。比如上海市2019年是按照本人退休时职务职称,所确定级别对应的同职务级别人员的平均养老金为基数,每月增加3.6%,另外还有定额调整和倾斜调整。
退休以后没有参加房改的一些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可能会领取住房补贴。这一部分待遇也是按照职务职称的级别来计算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过渡性养老金的视同缴费指数也是有级别、职称确定的。
综上所述,目前养老金的计算越来越简单直接,影响养老金的主要因素就是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至于职称,只能通过提高缴费基数来影响养老金了。机关事业单位的各种待遇,最终会通过养老金并轨的方式,慢慢跟企企业退休人员一致的。
9. 企业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什么时候并轨
事业单位和企业交社保并轨的准确时间是:2014年10月。从这个月起,全国所有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人都要交社保费了。而且,从这个月之后退休的机关工作人员,不再由原工作单位发放退休工资,而是统一到社保部门领取每月的养老金了。真正实现了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并轨。
10. 企业和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
首先,由参保人员新就业单位或本人向新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转移接续申请,填写《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表》。其次,等待社保机构告知办理结果,具体转移手续由社保经办机构之间协同办理。
职业年金转移流程:若新就业单位已经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由新就业单位或本人提出转移申请,将职业年金资金转入年金计划受托财产托管账户,并将记录职业年金个人账户权益的信息表(由原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提供)交由企业年金管理机构。若新就业单位没有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参保人员的职业年金基金不转移,由原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继续管理运营其职业年金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