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网



2014年广州医保新政策

2025-01-08 16:39
摘要:2014年广州 医保 新政策 医保 条例 明年元旦出台,市人社局提醒: 元旦前有 参保 记录 最低 缴费 年限 仍为10年 《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 实施 。昨日,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向媒体介绍,《条例》 实施 后影响参保人

2014年广州医保新政策
医保条例明年元旦出台,市人社局提醒:

  元旦前有参保记录 最低缴费年限仍为10年

  《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昨日,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向媒体介绍,《条例》实施后影响参保人的七大政策变化。

  其中,《条例》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两大重要的变化,一是2014年1月1日起首次参加职工社会医疗保险的人员,最低缴费年限调整为15年;二是明确规定当社会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出现收不抵支时,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补贴。

  市人社局方面提醒市民,只要在明年元旦前有参保记录,依然可以享受10年最低缴费年限的待遇,市民可抓住最后机会前往地税部门登记参保。

  另外,市人社局副局长陈敏透露,按规定,在《条例》实施后的10个月之内须出台相关执行细则,目前人社部门正在积极起草,力争提前出台细则,明确《条例》执行细节。

  最低缴费年限延长5年

  作为新政的一大亮点,医保条例明确将职工医保退休后不缴费享受医保待遇的最低缴费年限从10年延长到15年。

  同时,为避免引发广大参保人员的矛盾,保持社会医疗保险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条例中明确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法律适用原则,即《条例》实施之前已参加职工社会医疗保险的人员,最低缴费年限仍按原规定10年执行,《条例》实施后首次参加职工社会医疗保险的人员,最低缴费年限调整为15年。

  记者了解到,这一新规对于正常参保的职工医保参保人来说影响“微乎其微”,而受影响最大的,可能是至今从未参加医保又即将面临退休的灵活就业人群,如果在新政实施后才登记参保,其退休时就必须按照最低缴费年限15年进行一次性补缴。

  对此,市人社局医保处处长李程表示,最近半年以来,广州的确出现了集中参保的“热潮”,仅今年以来广州市职工医保的参保人就增加了四五十万人,虽然不能判断是否都是“突击”参保的市民,但新增人数确实比往年要多许多。

  李程提醒,只要在明年元旦前有参保记录的,就不算是“首次参保”,依然可以享受10年最低缴费年限的待遇,因此市民可“抓紧”最后的机会前往地税部门登记参保。

  市地税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地税部门已经启动了“应急机制”,市民只要在今年12月29日之前前往地税部门参保登记,并通过银行账号完成划扣缴费的,都可成功参保,切莫赶在12月31日最后一天才登记参保,否则出现缴费不成功等情况就无法补救。

居民医保缺口政府“兜底”

  《条例》出台意味着广州职工、居民两大医保首次有了立法规定。

  记者了解到,在“新医改”还未明确职工、居民、公费医疗三种医保如何整合之时,去年12月,广州曾提出要打破职业界限,在制度、缴费、待遇未统一情况下,将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两者“统筹使用、统一核算”,用职工医保基金的结余,来填补广州居民医保数亿的资金不足。

  此前,对于这种方式,有《条例》听证代表赞同此举,认为这体现社会的“富帮穷”的社会美德,也有代表则直言这是政府在“劫富济贫”,该行为违法。随后的《条例》网络征询意见时,网友对该问题同样分裂成两派。

  此次《条例》最终采纳了反对两个基金统筹使用、统一核算的声音。为加强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和运行体系建设,《条例》在资金投入、政府补贴、服务平台建设、经费保障等各方面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应承担的责任,保障并逐步加大对社会医疗保险事业的投入,视财力情况逐步增加政府补贴资金。

  同时,《条例》还规定了在社会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出现收不抵支时,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补贴。

  明年出台统筹城乡医疗保险政策

  为加快推进医疗保险城乡统筹进程,《条例》明确规定了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通过整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实现统一政策、统一管理、基金统筹,并明确统一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主管。

  昨日,陈敏介绍,广州计划2015年实现居民医疗保险城乡统筹的目标,目前正在抓紧研究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和新农合制度的整合。按“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资源共享、平稳过渡”的原则,分三步推进医保城乡统筹。

  今年完成广州“五区一市”(白云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萝岗区、增城市)新农合制度之间及与城镇居民医保制度之间的差异分析,做好全市新农合制度整合的有关准备工作。明年广州将实现统一的新农合筹资和待遇标准,并逐步规范经办管理工作。2015年,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为广州市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制度。

  “2014年在创造条件,2015年正式实施。”陈敏表示,2014年人社部门将出台统筹城乡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具体的缴费标准和待遇水平正在研究、分析、测算,届时将按照规范性文件要求,征求公众意见,把制度落实到位。

  医保基金运行状态良好

  参保人无需过分忧虑基金缺口

  今年8月22日,市人社局官方微博在“答网友问”时曾表示,广州市居民医保基金已经“收不抵支”,2009年度至2011年度,基金缺口累计约为2.7亿元,因此2013年年度广州市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额度已经提高,并对于之前医保基金出现的支付不足问题,全部由政府给予补贴。

  本次《条例》调整了医保最低缴费年限、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兜底”制度等,再度引起各界对医保基金运行情况的猜测。“从目前看到的基金积累的情况来看,应该说还是能够让公众、参保人放心的。”

  三方面不明朗因素影响医保支出

  当记者问及当前广州市医保基金运行情况时,陈敏如是评价,但并未透露基金档期结余和滚存结余的情况。他表示,广州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从2001年开始到现在进行了12年,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之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整个制度运行良性、可持续,且可靠。

  总的来说,当前有三方面不明确因素左右医保制度的发展。陈敏说,虽然广州在医保制度上探索了12年,但随着国家、广东省对医保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化,广州仍不敢说自己已经掌握了医保运作的规律,还需要不断探索、总结。

  “广州医改下一步在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区域医疗联合体这三个方面将有大动作,推动这些医改工作的同时,必须三架马车同时前进。包括医保制度如何为这三个方面的改革来配套实施、服务。”基于此,陈敏说,未来整个医疗保险的支出和支出方式的调整、支出费用多寡,还需要分析、测算。

  广州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目前广州医疗保险基金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为参保人员缴交的一次性过渡性基本医疗保险金,每年按比例计提使用,但现行规定的10年过渡金已经用完,接下来主要依靠在职人员缴费维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和人均寿命的延长,退休人员数量将不断增加,医保过渡金积累将不断下降,基金的支付压力将越来越大。

5年调整对基金发展有好处

  “当前广州市医疗保险基金积累,在一段时间内保证制度健康运行和可持续运行是没有问题的。”陈敏表示,他无法确定基金会在什么时候出现问题,但其强调,医疗保险寻求的是当期平衡,没有纵向平衡和长期平衡的经算,以收定支,对于参保人或社会公众来讲,不必过分担心基金缺口这个问题。

  《条例》即将实施,最低缴费年限延长5年,是否可以缓解当前基金紧张现状?陈敏说,由于当前尚未明确广州医保基金缺口何时到来,相关部门对《条例》调整年限的作用暂时没有明确的预测。

  “如果从全国范围来讲,我认为15年缴费线是一个最低的年限,在江浙一带有些城市执行的是20年甚至是30年。5年的调整对于基金实现可持续发展肯定是有好处的。”陈敏说,接下来相关部门将对此做课题研究。

  ■话你知

  政策变化对七大群体有何影响?

  1.影响人群:职工医保缴费年限未达到规定年限的本市城镇户籍退休人员

  实施前:不能参加居民医保。

  实施后:可以参加居民医保。

  2.影响人群: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参保人员

  实施前:已参加广州市职工医保,在广州市累计最低缴费年限10年的,不再缴费,享受职工医保退休人员待遇。

  实施后:首次参加广州市职工医保,在广州市累计最低缴费年限15年的,不再缴费,享受职工医保退休人员待遇。

  3.影响人群:广州市城镇户籍的灵活就业人员

  实施前:不能参加居民医保。

  实施后:可以参加居民医保。

  4.影响人群:本市农村户籍的灵活就业人员

  实施前:不能参加职工医保。

  实施后:可以参加职工医保。

  5.影响人群:本市城镇户籍老年居民

  实施前:可以按规定缴纳职工医保费后享受职工医保退休人员待遇。

  实施后:原已参加职工医保或灵活就业人员医保的,可以继续缴纳职工医保费享受职工医保退休人员待遇;原未参加职工医保或灵活就业人员医保的,只能参加居民医保。

  6.影响人群:在本市按月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

  实施前:从参加职工医保并由失业保险金资助缴费的当月开始享受相应的职工医保待遇。

  实施后:从参加职工医保并由失业保险金资助缴费的次月开始享受相应的职工医保待遇。

  7.影响人群:欠费补缴的职工医保参保单位和个人

  实施前:超过3个月补缴欠费费用、利息和滞纳金的,累计参保人员缴费年限,补划拨个人账户,不补付统筹待遇。

  实施后:超过3个月补缴欠费费用、利息和滞纳金的,累计参保人员缴费年限,不补付个人账户和统筹待遇。

Tag标签:
更多
------分隔线----------------------------

"2014年广州医保新政策"相关信息

更多"2014年广州医保新政策"文章: